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最近这部华语片,是我会推荐去影院看的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9-22   浏览次数:127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是导演李亘的个人首部长片作品,去年在北影节首映我误打误撞地看了,上周末它上了院线,我又去看了一遍。算是自来水吧,个人还是推荐大家可以去影院一看的。

还记得当时现场李雪健老师为电影动容的样子,此前他看过两次,第一次看的粗剪,但没有很满意,第二次看完,才认为儿子李亘“可以做导演了”,可见这部影片创作周期之长,打磨之细致。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影片故事是围绕“南国庭”中华料理店和留学男孩李小李展开的,这是一方小小的中国空间,每天都要与外国客人打交道,

但对于李小李和在这里工作的其他人,就像钻进了暴风雨中的茅草屋,南国庭是临时的空间,也是用来“维持临时”的空间。

所以刚进入影片时确有《又见奈良》的感觉,在两部影片中,人物都是带着自己的身份、经历和积年累月的秘密碰撞出短促有力的冲突。

《又见奈良》剧照

不同之处是,《又见奈良》的整体氛围是更加流动的,人物在穿梭,且人物状态因创伤而抽离,但在《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里,

群像人物的能量被聚集在南国庭,这个空间很自然地将不同人物线封装在一起,稳住了故事的重心。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这也是观众能体会到其“笔触成熟”的原因,让人记住故事的每一个角色,再被每一个角色“有份量”地击中,这种精雕细琢的活计对任何导演而言都非易事,需要兼具能力和耐心。

年轻的导演李亘处理“自我与创作”的方式,其实也契合了《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里这样一句台词——莉拉对莱农说: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幸与不幸,用来写小说是不够的。”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截图

可能对于一位导演/作家来说,先于“叙述”的是“看见”,南国亭是用来发掘故事的窗口,里面尽是褶皱里的人生,但不管李亘在南国庭看到什么,最终也是看回自己。

就像是枝裕和偏爱的离别主题,李亘也察觉了不可抗拒的悲伤,突然告别某些人、空间或者生活习惯,就像告别了一部分自己。是枝裕和经常在电影里触及“离别”的本质,大抵是“人未走,茶已凉”,李亘影片中的忧郁气质也有点类似的味道,需要不断打破对情感的矫饰,直至“哀而不伤”。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此外,导演可能是看到了非常宏大的叙事空间,才不断去削弱主角李小李(即导演李亘自己的化身)的能动性,

李小李最后化成了一束目光,一个温润的、理想派的行动力,他有无可挑剔的木讷,存在感很低,但其目光是大于人物本身的,对周围世界的感悟也是大于真实当下的。

基于此,李小李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但凡有一点不和谐的杂质,都会带来解读层面的困扰。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所以李小李这个角色是被刻意隐身和平庸化了,但这样的位置恰好适合刺激其他人物释放出浓烈情感。

比如青木和邱邱这两个角色一定是比李小李更有记忆点的,他们的性情里有尖锐的东西在,可以直接去冲撞世界,而李小李直到最后的“分别时刻”才有所释放,即预感到自己即将与“成熟的旁观者身份”疏离,也意味着“南国亭”将在生活里消失。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其实这部影片主配角分配不那么明显,每个配角都有那么一点高光时刻。青木和李小李的性格反差很大,身份认同与原生家庭也相差很大,李小李是留学生,有确定的来处,但青木背负着残缺的身份和命运。

和李小李穿针引线的功能比起来,青木的人物脉络更加完整,他比李小李还要熟悉南国亭和日本,但比后者要更加漂泊,尽管青木能说流利的武汉方言和日语,却不会真正融入哪个地方。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导演像是把同一个人扔到不同环境,再看他们可能长成的不同样子,而当青木使用日语控诉自己糟糕的父亲,不仅没有此类影片滥用语言的尴尬,反而针针见血。

邱邱、青木和小李这三个年轻角色是互为补充的小循环,青木最不稳定,他可以自断后路,有时只需小小的馈赠便能浪子回头,叛逆和温良是他脸上不停交替的面具,其实也证实了一点,即“漂泊与背井离乡”不过是陈旧叙事之一种,很多人从出生到死去,无时无刻不在漂泊,他们并不拥有“故土”,也没有心灵的归属,我想更多观众是能越过李小李,在青木身上找到共鸣的。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相较之下,其他角色则更靠近沉重的生活现实。齐溪饰演的代理店长管唯刀子嘴豆腐心,她有女性的独立和坚韧,也有当代女性的顾虑重重。

宋宁峰饰演的宋哥代表了那些完全不适应异国生活的打工人,他因陌生而恐惧,因不会日语而低头,同时为婚姻、生育和过劳所带来的健康问题所困扰,这是成年人生活的牢笼,区别于那三个年轻人在感情和自我价值认同上的牢笼。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岁数再大一些的人物,就要更贴近人生终极命题了,比如自由和死亡。

陈永忠饰演的后厨大师傅老万就像是李小李的父亲,张艾嘉饰演的黎莉莉老师则像是他的母亲,“父亲”会垮,“母亲”会从感情匮乏的生活中逃离,如此设置总归是牵强之嫌,但导演梳理出一个理想的局面

,他想象的是“有效的交流”,是年长者对晚辈的坦诚和示弱。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李亘这种打散点又稍显冷静的叙事在《瀑布》里也能看到,除了疫情期间关系紧张的母女,有代表性的群像角色也被给予空间。

其中印象较深的是品文家中的保姆彩姨,她有一个从底层见证这个中产家庭破碎的视角在,彩姨不得已的“抗压能力”带给她尊严感,但她对易碎的“上等人”仍抱有怜悯和体恤,钟孟宏展现这个配角定是有所指向的。

钟孟宏《瀑布》截图

在《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里有很多这样的角色,这些人或许是钟孟宏和李亘这样的导演,在观察现实世界时的最大收获——他们都是不能被电影丢掉的人。

所以说,这部影片搭建人物群像的方式很值得被更多

(国内滥情的)

剧情片取经,也就是不要让人物活在自己的世界,先把他们踢进别人的烦恼和别人的困惑,再借错位的视角讲述彼此的故事,这样人物会很清爽地成长起来,更有韧性。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此外在我看来剪辑可能帮了大忙,不拖泥带水,切换得迅速,刀痕整齐。李亘曾在采访中提及,

他是把所有人物当成一个人物去剪辑,这样整体观感上是流畅的。

可能对观众来说会比较像玩俄罗斯方块,“共鸣”就是游戏积分,几个小情节停靠在一起诞生一点小共鸣,只需要稳健地进行到最后一秒,情感的重量便足够了。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但有趣的是,每个观众的生活都有不同的温度,《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在一些人看来是暖色调,在另一些人看来则是冷色调的,这取决于观众如何为这些角色的存在赋予价值。

“冷”来自生活的不易和离别的注定发生,说明李亘没有规避人生残忍的一面,但“暖”是因为能在影片里看到“同理心”。角色与角色之间存在同理心,若想呈现这一点,李亘必须遵从并尊重自己的同理心,这是没办法撒谎的。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所以即便《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不是在讲疫情之下的故事,却尤其适合现在观看,正如钟孟宏直言《瀑布》根本上是想去理解“疫情时代,各种巨大的无常之下,人类该如何彼此理解与共存?”

李亘也触碰了这个更加本质的问题,萍水相逢的人能维持住一个小小的南国亭,可以在复杂利益中选择与他人共情,说到底,都是用同理心在拆解矛盾,用同理心建立共识和自发的感性。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没有那么情节化,而且不给观众强上价值观,与此同时它还让我思考到另一个问题——

到底该以怎样的标准去看待青年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一些观众认为这又是一次青年导演对是枝裕和与台湾电影新浪潮的青涩模仿,但在下此论断之前,要问一句,难道“是枝裕和、杨德昌和侯孝贤”的美学风格已经过时了吗?青年导演不能受此启发?还是说,某些已有成就的导演必须垄断自己的风格?

《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剧照

是枝裕和早期也受侯孝贤影响很大,现在怎么没人说是枝裕和在拙劣模仿侯孝贤?而且“模仿”只是对表象的临摹,但很明显,这部影片完全源于导演自己的经历,那些拿完美主义去要求青年导演的人,其实自己也说不出到底他们该拍出怎样的电影。

无论是是技术流还是文艺流,是小而美还是蛇吞象的野心,只事关创作者自己的选择,李亘在这部影片中保留了珍贵的初心,他的思维和情感与影片是高度统一的,

这部影片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是为了“完成一部电影”而“牺牲一部电影”,

在我看来,其实这已经很珍贵。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