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出道60年,78岁获金鸡,88岁“黄金配角”徐才根凭《安家》翻红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24   浏览次数:167

小渝|砍柴书院特邀作者

编辑|不飞

随着《安家》的热播,一场抢房大战拉开了帷幕,然而就在你争我夺之中,这一对温情老夫妻却让人泪目。

当江奶奶得知老伴宋老师患上绝症,便决定换一套小一点的房子,用剩下的钱来为老伴治病,可是老伴宋老师呢,他悄悄告诉房似锦,用卖房子得来的1600万,为江奶奶换一个好一点的电梯房,然后剩下的几百万就用来给江奶奶养老。

在银幕上,两人传神的表演让众人感动落泪,尤其是眼神之间的交互,将老夫老妻之间的温情表露无遗看完两人的表演后,网友们纷纷表示羡慕这样的爱情,

一生没有子女的两个老人相濡以沫的爱情,连最终辞世都选择执手而去,这样的温暖让原本坚强的房似锦融化了坚强外壳,不仅冲撞翟云霄,也越来越懂得徐文昌所说的人情味。

精彩的剧情紧凑的节奏,加上两位老戏骨的满满细节、传神演绎,让这一部本来充满硝烟味的房屋大战。

变成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温情大剧。

而宋老师的扮演者徐才根,则再次凭借剧中精湛的表演再次俘获了一众网友的心。

出道60年,徐才根当了半辈子配角,然而却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辛苦拍戏了一辈子,却被称为“老绿叶”,他只是一笑了之。

他的人生看似简单,但其实充满坎坷,而踏入演戏这条路,却要从28岁那年说起。

1932年,徐才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徐才根很早就不上学了。

16岁的时候,他进了一家印刷厂,成为了一名印刷厂的学徒工。

在解放的那一年,17岁的徐才根看到解放军打着腰鼓进城,觉得十分威风,从此便对文艺表演产生了兴趣。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市里文化宫的工人业余艺术团,并参加了舞蹈队,并从此踏入了文艺这条路。

1960年,在艺术团积累了一定表演经验的徐才根参演了一场北京方言独幕剧《相亲记》,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从来没有上过荧幕的徐才根将男主小沈演活了,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而就是从这一年,徐才根正式进入影视圈,那一年,他28岁。

1968年,因为当时的艺术团并没有编制,所以领导就将徐才根一帮人调到了电影厂,成为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正式演员。

1965年,徐才根参演自己的首部电影《这是我应该做的》, 同年,还参演了谢晋执导的电影《舞台姐妹》,饰演了乡下来的越剧琴师。

此后,徐才根仿佛打开了自己演艺事业的大门,从1976到1986这10年的时间里,他整整参参演了10部电影,有震荡人心的《金锁》,也有温情的《城南旧事》。

然而除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担任男主外,其他的时候徐才根都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没两句台词的路人甲。

然而,他并不放弃自己,即使是一个小角色,也从来都是做到最好,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在心底琢磨很久。

终于,徐才根等来了自己的成名作。

2010年,徐才根参演王全安执导的电影《团圆》,在片中饰演心地善良的陆善民,凭借在戏中质朴、真挚的表演,将《团圆》所表达深刻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就是凭借这一角色,徐才根获得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奖,并同时获得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不知道电影成就了演员,还是演员成就了电影,总之,在影视圈沉浮了50年的徐才根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并不仅仅是“老绿叶”而已。

娱乐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在娱乐圈,如果一个男星30岁还没有成名,那么这一辈子就很难再逆袭。

都说成名要趁早,可是徐才根成名那年,已经78岁了,但是谁能说他不是一门好演员呢?

靠着《团圆》成名的徐才根,其实已经是退休的年纪了,但是对于演艺事业,徐才根却从来没有放下过。

在拍完《团圆》后不久,就有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来找他,但是遗憾的是,相比于爆红明星必当主角的设定,徐才根似乎却永远是配角。

不管是后来《喊·山》中的村长,还是《我的前半生》中的崔宝剑,徐才根似乎与配角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是面对这样的安排,徐才根并不感到郁闷和生气,演什么都是演,配角也是戏的一部分,也一样可以出彩。

确实如此,半路出家的徐才根从来都是一副谦逊的面孔,从在剧幕侧观看老演员演戏、到后来在团长的带领下独自排练话剧,徐才根永远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却永远是最认真的那一个。

在一次采访时,徐才根曾自爆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当初学习表演的时候,魏鹤龄老师鼓励大家自己也并不是科班出身,在拍戏的时候,经常轮不到自己自己讲话,回来好不容易的得到了一个佣人的角色,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

但是却由于紧张,在上台的时候,魏鹤龄老师没有打开门,后来工作人员看不下去了,直接上前将他一推,他才顺利打开门开始表演。

后来他告诉这些刚刚来的年轻演员,演戏的时候一定不要紧张、多实践,我们都是这样滚过来的。

因此,在之后,徐才根就不断通过小角色慢慢磨练自己的演技,不管是有声演员、还是无声演员,他都全盘接受,无论是谁找他拍片演龙套,他都没二话。

当时一起合作拍戏的卢燕曾评价徐老师:

徐才根老师的表演非常真实。

就像《老电影那些事》里面说的那样:

能够把三两个镜头的角色诠释得传神又到位的演员,起码要具备两个素质,一个是人好,无论演什么样的角色都认真对待;另一个就是戏好,能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把人物的精髓给呈现出来。

徐才根天生一张忠厚的面孔,并且还总是苦大仇深一样,这使他塑造农民游刃有余。甚至有导演朋友说,他不用演,往哪儿一站,就已经是了。

在娱乐圈里,总是有这样一群演员。

他们饰演过很多角色,但是大都是配角,你曾为他们的演技精湛而感叹,却在不久后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说不上来他们的名字。

他们大都长相普通,没有惊艳绝世的面容;他们大都平凡低调,没有绯闻缠身的烦恼,更不用说上热搜、打榜、超话这些事情。

但是当有人提起他们所演的电影时,当说出他们的名字时,却总能在记忆深处快速挖掘出这些记忆,而徐才根就是这样一个演员。

在《舞台姐妹》里,他扮演了一个特别小的人物,戏份也非常少,并且还有已经成名的大明星谢芳、上官云珠一起参演,对于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小配角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电影中,他饰演的是一个戏剧琴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出角色的特性,他硬是缠着当时剧组的一名琴师问东问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表演时,徐才根将琴师这一角色表现地惟妙惟肖,无论是动作还是少的可怜的几句台词,都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没想到,他是上海电影厂的一名正式演员。

也正是这一部电影,徐才根与农民、穷苦大众牵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后来有人想到农民形象是,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才根。

21CN娱乐网在评价徐才根时曾说:

徐才根,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生就一副苦大仇深的脸,似从沪郊农户走出,其善演农民。

其貌朴实,其人忠厚,其戏自然,其情真挚,众导演定角色时,遇有农民,常会考虑徐才根。

《舞台姐妹》成为他人生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但是他的扎实与努力却从未停止。

在,新中国成立70之时,央视的一档节目拍摄采访了70位七十岁以上电影艺术家,一段段口述“我的电影故事”串起新中国的银幕往事。

而在这次采访中,徐才根说了自己拍摄《流亡大学》时候的一段往事。

其实那已经是徐才根跟吴贻弓导演的第二次合作了,而与前一次似乎相同的是,这部电影里,他依旧是一个小小的配角——面摊的小老板。

当时正是战争时期,每天都会从前线下来一些受伤的士兵,而每次经过面摊铺时,徐才根所扮演的面摊老板都心痛不已,于是后来他直接在招呼那些受伤的士兵来吃面。

当时徐才根觉得在这样的台词并没有感染力,于是他主动给导演说在“来吃面”这句台词后加上一句“今天不要钱”。

而就是因为这一句台词,让整个画面能更加具有感染力,将那种普通人民的热情与真挚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不敢说他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多少贡献,也不敢说他的演技到底有多好,但是就是这种较真的劲、这种认真的精神,却是很多演员所不及的。

在很多时候,如果没有仔细看过电影,你根本不会知道徐才根曾在电影中出现过,因为他所扮演的角色都太小,所以电影发行的时候,不会过多地宣传他。

但是他所扮演过的那些角色,却实打实地留在了观众的心里。

如今,徐才根徐老爷子已经88岁了,在许多同年龄段的老演员中,他算是活跃度最高的了。

而这一次参演《安家》,再次搭配老搭档奚美娟的徐才根并没有演技下滑,而是老当益壮,将每一场戏都用心演绎,将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把握地非常精准。

作为演员,徐才根的确不帅、也不红但他的表演却堪称教科书;作为演员,徐才根并没有演过什么大角色、也没获得什么国际大奖,但是他所塑造的是每一个角色却深入人心。

在金鸡奖颁奖台上,他说:

老一辈教育我们 ,不管戏多戏少,一定也好认认真真地把它演好,而我就是这么去做的。

深以为然,一辈子配角、一辈子绿叶,没有过多的宣传、也没有绯闻的负面,这一辈子低调的徐才根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戏演好。

配角专业户是别人给他的戏称,而他则坦然接受;老农民、穷苦大众是别人给他标签,而他却一笑了之;80多岁依旧活跃在荧幕被骂炒作,而他却不做辩解。

踏实、努力、谦逊,是他从事演绎事业60年所未忘记的本分,从老演员那里越来的东西他一直未曾忘记;多学习、多实践是他出道这些年来一直所遵循的金科玉律,直到今天他演戏依旧“小心翼翼”。

他说,只要有需要,我就要一直演下去。

我想,这才是一个演员的不懈追求啊。

【排版 | 沐漪】

【每日话题】

关于

徐才根

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柴叔爱听~

(欢迎关注,文章版权归砍柴书院平台账号所有,任何媒体平台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