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囧妈:典型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不到30岁,读不懂的心灵救赎-新型肺炎的突然爆发,让正在上映中的电影纷纷撤档,徐峥的电影《囧妈》在今日头条上免费向网友播放,观影前特意在网上查看了电影的相关评论,豆瓣6.0的评分还是让我有些吃惊,毕竟之前徐峥参演的作品从票房和口碑方面都不错:《无人区》豆瓣评分8.2,《人在囧途》评分7.6,《人再囧途之泰囧》,评分7.4,《我不是药神》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0。
影片讲述了中年男人徐伊万,为了从母亲那里拿到护照,以便赶去美国阻止妻子与国外公司的商业合作,阴差阳错了的坐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绿皮火车,在这6天6夜的行程中,母子间从争吵、冲突到妥协、和解,在电影结局完成了各自心灵上的救赎。
任何一部电影,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心理期待,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样这部剧中也有让人无法理解的情节,就比如淘宝上买到的车钥匙竟然真的可以使用,卢小花在火车上能用电饭锅随便熬粥,特别是冰河上面突然出现的热气球,简直来的让人无话可说。
可是什么才是好的电影呢?对于我来说,观影中能够让我有所思考,能够把自己代入其中,那它就是合格的,而在思考之后还能够有所收获,那就说明了内容上的可贵,从这点来上说,豆瓣网友给《囧妈》打出6.0的评分,无疑是有失公允,还是偏低了些。
控制欲下的情感错位
在以往的电影中,徐峥多是饰演处于社会底层的中年男人,用喜剧的形式来解读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反映出某些社会性的问题。而在《囧妈》这部影片中,喜剧的元素似乎更多的是作为点缀而存在,这也是让很多网友诟病的地方。
《囧妈》是一部合家欢电影,电影所传达给观众的是关于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思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从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电影结局的救赎是圆满,而我们身边更多的卢小花和徐伊万,他们的故事可能才刚刚开始。
1."我以为"是父母错误教育的首要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首道防线。
经常有家长吐槽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不听话、逆反心理太重,不理解家长的辛苦。除了部分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忽略了孩子教育的父母以外,大部分家长的困惑是:明明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却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
有一次开家长会,有一位母亲就提到说,自己在孩子身上可以说是竭尽全力,每天下班回家就陪着孩子做作业,为了营养均衡,变着花样做菜,准备各种水果给他吃。节假日还要陪着去各种特长培训班。投入的财力、人力、精力很大,可是换回来的却是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对母亲感情的疏远。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原因也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复杂,也许大多数父母都已经意识到,却不太想承认。如果你去问一个孩子,他给出的答案也许能说明,
在亲子关系的处理上,家长所认为的"为你好",并不代表孩子真实的想法,只是通过父母这种身份上的压制来逼迫孩子被动接受,这就是主观意识的局限性。
电影里面,面对已是中年的徐伊万,母亲依然还是把他当成孩子一样对待,可以说代表了大部分传统中国式母亲的形象特点:
①过度介入到儿子的生活里
徐妈妈一直都在关心徐伊万和张璐为什么没有生孩子,甚至于"做没做那种事"都堂而皇之的拿来追问,丝毫不顾忌儿子已经是成年男人的事实。
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理会方便与否,随意的给儿媳妇打电话,来讨论小两口的家庭内部隐私,干涉他们的夫妻生活。
以至于徐伊万崩溃的说:"您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啊?"
"因为我是你妈呀!"
②"婴儿式"的照顾
孩子在婴儿时期,没有经验的父母总会担心他会渴着饿着,看孩子总张嘴就赶紧喂饭,孩子哭的时候也是急忙的喂食。
再年长的人在母亲面前还是儿子,车厢里面徐妈妈总是不停的在给儿子嘴里塞东西,红枣、核桃、各种水果,哪怕徐伊万正在打着电话,嘴里也会突然被塞进一个完整的鸡蛋。
徐妈妈随时携带着电饭锅,给徐伊万熬各种养生粥,调制各类果汁给他喝,全然不管儿子喜不喜欢,以至于徐伊万把母亲剩下的小番茄偷偷的从车窗扔了出去,那个时刻他窃喜的表情真是让我们哭笑不得。
③理直气壮的逼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
临时停靠站台上,徐伊万只想出来透透气,而徐妈妈却非要儿子跟她一起拍照,并摆出各种幼稚的动作和表情。
给儿子做红烧肉,却在他吃剩下最后一块时坚决收起来,理由是吃多了会长脂肪肝,所以才会控制你。
不管徐伊万做出多少质疑,徐妈妈祭出的法宝就是:"我是你妈妈,我是为你好。"
儿子是母亲十月怀胎的结晶,母爱无私的,我们当然不否认它的纯洁和伟大,却无法认同用爱的名义来约束孩子的一生。
亲子关系历来都是家庭教育中的难题,作为父母要破除思维上的固定观念,摒弃掉"我以为、我觉得、为你好"这类的错误想法,从平等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2."言传身教"的传承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更像是一面镜子,你现在所做的一切,未来都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
徐伊万对待母亲的态度,从无奈、忍让、烦躁、叛逆,直到冲突的爆发,从情节的逐步推进上可以看出,单亲家庭的成长环境对于他的影响还是很大,当徐伊万脱口说出:"爸爸其实不是喝酒喝死的,而是被你给逼死的。"母子间遮掩矛盾的面纱终于被撕开,徐伊万把积攒了几十年对母亲的不满都发泄在了这里。
可是他没有意识到,如今的徐伊万活成了他自己讨厌的模样。
电影的开头用一盏台灯引出了整个故事的矛盾点。在妻子离开时,徐伊万修好了台灯想要交给她,而张璐却说自己从来都没有喜欢过这盏台灯,这让徐伊万很是不理解,"为什么啊?"他以为对方应该是喜欢的,他以为他的认知是正确的。
为了破坏妻子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他派出助理千方百计的搞破坏,不惜把"暖霸"的专利免费提供给对方使用,以换取对张璐商业合作上的阻击。
而这一切的原因通过阳台上的一通电话给出了答案,居然是因为"爱"。徐伊万对张璐的爱并没有消失,他舍不得对方离开自己,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挽留。
徐伊万对张璐所做的事情,赫然就是徐妈妈的翻版。在徐伊万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对丈夫的失望,卢小花把所有的爱倾注在儿子身上。情感的转移也给徐伊万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母亲的不满早就种下,即使没有这次的莫斯科之旅,也早晚会有别的爆发契机出现。
也是因为这一次的阴差阳错,让母子间实现了和解,也让徐伊万对婚姻有了深层次的思考。他开始明白,爱一个人不是让对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爱是包容和理解,爱是接纳和尊重。
直到那一刻,徐伊万才学会了放下,选择了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还给对方自由。一段并不适合的婚姻,选择分开,才是对彼此更好的成全。
受害者思维下的彼此为难
徐峥在电影里面运用了两条脉络来讲一个故事,台灯、绿皮火车、小番茄、俄罗斯女孩、黑熊、热气球、大剧院,所有的人物和场景都是为了矛盾爆发做出的铺垫,没有直击心灵的震撼,就很难从固有的意识壁垒里跳出来。
而矛盾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错误,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在亲情和爱情的世界里,爱与被爱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存在着,就像我们以为,对方施加给自己的伤害,其实也同样的发生在他们身上。
1.用刻意忽略代替沟通,是儿子的情感盲点。
徐伊万成年前的记忆并不美好,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在他的记忆里,是母亲的强势让他和爸爸都受到了压制。在火车上跟母亲谈起那段往事,才明白母亲之所以闹到爸爸单位,不让他们与爸爸喝酒交朋友,就是因为爸爸酗酒后喜欢发酒疯,经常把家里砸的乱七八糟,而这些都被母亲刻意的隐瞒了,只是想让儿子记忆里都是美好的东西。
就像徐母亲说的那样,徐伊万只记得那是自己的爸爸,认为他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却没有意识到那个男人也是母亲的丈夫,是应该给家庭遮风挡雨的人。
尽管影片里没有对徐伊万成长做过多的描述,但可以想像的到他是十分想要脱离母亲的控制,想要所谓的自由。于是他拿工作当借口躲避与母亲的接触,为了拿护照才知道指纹锁的房门又被加上了一把锁,故意不接母亲的电话,明明答应陪她去演出却屡屡拖延。
他以为保持距离就能躲开母亲的唠叨,于是选择不回家,在去莫斯科和美国之间选择了后者。并不甘心的火车之旅中,面对母亲过度的关心,不耐烦、争吵是常态,用偷扔小番茄的办法表达抗议,当他把爸爸的死因怪罪到母亲头上,直接导致了徐母亲的提前出走。
年少时选择忍受,成年后选择逃避,却从来都没有想过把沟通做为解决问题的方式
,所以当母亲说出那次胳膊受伤的事实,他才会惊讶的说:我怎么不知道。直到这时徐伊万渐渐的明白,母亲为了他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少,维护了一个父亲的正面形象,维持了一个家族的表面和谐,却独独把自己置身于所有人的反面,让一段怨恨在儿子心里面埋藏了几十年。
还记得当徐母亲告诉儿子胳膊受伤是因为家里进了贼,幼小的徐伊万说,等他长大了来保护母亲,可是等我们从孩童走向成熟,却把儿时的承诺都当做了稚嫩,把母子间的温情变成了互相伤害。
做为儿子,徐伊万没有意识到母亲也曾是眉目如画的少女,也曾是舞台上闪亮的星光,她也曾经期盼过理想的爱情。她更是一个平常而伟大的母亲,为了儿子去维持一段并不幸福的婚姻,危险来临时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保护他,这就是母爱的力量。
莫斯科红星大剧院的舞台,面对已经落下的大幕和散场的人群,卢小花不想年轻时的舞台遗憾再次发生,当那首熟悉的《红苺花儿开》再次唱起,仿佛又回到了她年轻时候的样子,这样"高光"的卢小花才是真实的徐妈妈,而舞台下的徐伊万这时才理解到"母亲"这两个字背后所付出的代价,
那些所有的唠叨和孩子式的关心,全源于母亲深沉的爱啊。
2.讲道理思维在婚姻里容易走入误区。
电影开头张璐对徐伊万说:"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难道你不明白,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人吗?"
徐伊万试图让张璐活成他想像中的样子,而忽略了对方想的是什么,他锲而不舍的改造对方,只是想要证明这段婚姻的成功,却没有考虑到张璐的切身感受。
那爱情是什么,不是相互的占有,而是彼此的相融;婚姻是什么,不是自私的为个人而活,而是两个人都享有个体的自由,一味的控制只会让彼此越走越远,那婚姻的失败也是必然的结局。
有人说爱情是感性的东西,你无法用很具体的条框去为它设置标准,去定义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婚姻里面同样如此,道理有时候在婚姻里面会显得过于冰冷,就像徐伊万说的那样,张璐的错误就是太过于讲理。
张璐是一个分寸感很强的女性,为了避开与丈夫的竞争而远走美国,为事业选择暂时不要孩子,即使与徐伊万的婚姻出现了问题,在接到婆婆的电话时,还是配合丈夫来掩饰,所有的一切都能看出她的冷静和客观。
可也正是这种讲道理,让彼此的婚姻产生了距离。在徐伊万的眼里,张璐更像是一个客户,他们的婚姻就是将要签订的合约,彼此都在为了自己的权益而斤斤计较,不同是徐伊万选择用自以为是的控制来达成目的,而张璐则是试图用讲道理的方法来让对方认输。
那婚姻里面有道理可讲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总是用讲道理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却容易走到另一个误区,爱情本来就是偏向于感性的,道理的冰冷和情感上的需求容易形成冲突。
《囧妈》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很直观的做了一次剖析,告诉我们
两代人之间的问题根源是彼此存在的控制性人格障碍。
更主要的是电影里面都应该感受到:
爱,需要我们及时的传达给对方。
张璐质问徐伊万的那句话,大家都应该问问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拥抱母亲?"正是由于徐伊万的羞于表达,徐母亲才用控制性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与儿子之间爱的存在,张璐才误以为徐伊万只是试图在改造自己。
《囧妈》的结局里,当徐母亲在镜子前摘下假发,露出满头稀疏的白发,似乎在告诉我们:
生活总是有着不同的角度,就像岁月的长河里,谁都曾笑颜如花,也终将年华垂暮,珍惜拥有的爱,别让悔恨成为回忆里面永恒的片段。
© 版权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