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女子在丈夫病榻前跳舞被骂,为何会出现这种偏见?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09-21   浏览次数:180

崔芳丽在丈夫病榻前跳舞

浙江台州的崔芳丽因在丈夫病榻前跳舞(视频传开后)被不少人骂“依然乐观”,还较为不友好地称她是“潘金莲”。可事实上,崔芳丽的丈夫在脑干出血后成植物人的3年来,崔芳丽对丈夫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期间她用短视频记录生活(跳舞)只是为缓解压力。

而对于突如其来的恶言恶语,崔芳丽除却强调“我一点也不生气”,还直言“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不喜欢哭”。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崔芳丽显然属于那种比较通透的人,因为在提到恶言恶语时,她较为乐观的解释,拍视频的时候给老公看过,也想到人们会说“你老婆脑子不正常了,三年多了照顾病人还能唱能跳”,并还补充说明“要尽量把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公”。

当然关于崔芳丽和她丈夫的叙述(丈夫病前“神仙眷侣”和丈夫病后“情深义重”)也有很多,核心的指向也很明确,意在强调“神仙眷侣”和“情深义重”应该成为婚恋结合的基本参照。所以在谈及崔芳丽“跳舞被骂”的事情上,便会走向拔高性的反驳,就此而言,便出现“不幸家庭也有追求快乐的权利”的追问。

不过有必要澄清的是,崔芳丽在丈夫病榻前跳舞被骂,显然并不只是单方面要去反驳和追问的事情,更为核心的困境在于人们的刻板印象总是扭曲认知和解释,因为普遍来讲,当既定的行为违背了人们的刻板印象时,总会受到较为严苛的评价。

因此就崔芳丽在丈夫病榻前跳舞被骂的事情,自然是无法回避的。平心而论,如果那些“骂客”听完崔芳丽的解释,再去看待崔芳丽在丈夫病榻前跳舞的行为,可能就不会那么肆无忌惮地说出恶言恶语。

不得不承认,偏见往往是源于不清楚更多真相的结果。只可惜偏见一旦形成,就趋向于自行永久存在,并且拒绝改变。并且还会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创造出相应的事实,所以与其说“骂客”没有同理心,不如说刻板印象的氛围总是难以消除。

就拿崔芳丽在丈夫病榻前跳舞被骂的事情来讲,骂她的人们可能天然地认为“三年多了照顾病人”只配“满脸哭丧”。只是我们很清楚,世俗意义上的很多“满脸哭丧”更多是结构性的表达,跟所谓“彻骨的悲伤”往往没什么关系。

所以“骂客”的指向并非针对崔芳丽是否为真性情,而是想当然的认为崔芳丽表现为“满脸哭丧”才符合她的处境。简言之,就像在很多出殡的现场,只要逝者亲友的悲伤踏对节点就行,至于是否为真情流露反而不那么重要(对于世俗审视而言)。

基于这个逻辑衡量崔芳丽的行为,显然她不符合世俗期待。之所以如此强调,就在于个体在面对世俗秩序时,除却要敬畏世俗秩序本身,还要基于人格需求进行必要的突破,只有如此我们在世俗之间穿梭,才不至于被世俗完全淹没。

另外无论是里尔克所言的“任何情况下生命都有理”,还是米沃什所强调的“站在人这边”,本质上都其实希望个体的人能被极致的温情抚摸。所以在看待崔芳丽所强调的“扛得住要扛,扛不住也得扛,苦一点累一点我都没关系,不管老公(病卧)五年、十年,还是一辈子,我都陪他到底”时,即便感觉有集结感慨的意思,依然是很值得敬重的。

就此再去审视“骂客”的严苛,就算撇开平庸之恶不谈,还是会发现世俗中存在无法回避的冷漠气息。所以对于“不幸家庭也有追求快乐的权利”这般拔高性的反驳,即使显得不怎么接地气,但是在面对冷漠的嘴脸时该反驳还是不能太嘴短。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