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影
猫影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德云社电影,如何从难看变成能看?娱论场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0-28   浏览次数:184

由于主演于谦,以及导演张栾(原名张鹤栾,郭德纲之徒)的德云社身份,这可以被算作一部“德云社电影”。

也就是说,这是所有德云社痕迹浓重的影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

从“烂片代名词”熬到今天,德云社电影的起伏,毫无疑问是跟德云社,以及郭德纲本人的事业共命运的。

但能到今天步入正途,其间的迅速扭转,还挺让人意外的。

急躁冒进,冒上南墙

“我还不如买两瓶饮料呢!”

大学时候,一位专业课老师在周一的课上悲愤莫名。

原因是上个周末,他买了张盗版碟,看了郭德纲主演的《车在囧途》。

本着影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他认真地看完了这部电影。

作为影迷的愤怒,驱使他一到片尾就取出盘来掰了。

这是《老师·好》上映之前,大家对任何打上“德云社”标签的电影,最一致的反应。

做过主持人,说过书,唱过戏的郭老师,开始顶着标志性的桃儿形锅盖头,四处客串,造型都不带换的。

到后来,带着电视剧经验丰富的于谦老师,又拍了不少情景喜剧,大多数是两人任主角。

但电影的门儿还是窄,容不得俩人一起过。

说白了,长期以来,大家是不拿他当电影圈里人的:有需要凑人头的活,才找上他。

说得不好听一点,这跟老郭成名之前,说一场给十块劳务费的性质是一样的。这段日子苦难捱,才有了后来的德云社,用评书的话说,插雉鸡翎了,自己拉山头了。

在影视方面,解决问题的逻辑可以是一样的:自己当老板,自己拍片子。

于谦老师“母仪天下”的称号,可能就打这儿来的

片子一出,举国震惊,单是开场的郭版唐伯虎摇滚琵琶伴奏梆子诗,就已经让不少人瞠目结舌了。

这是什么绝世烂片啊。

在艺人集体跨界当导演,拍一部烂一部的时代,郭德纲的长片导演处女作,迅速成为众矢之的。

在他的相声里,“三俗”早已从他的罪名,变成粉丝们的暗语,暗含着对老郭的褒奖:庸俗可以平易近人,低俗也算个性解放,恶俗出的就是一口恶气。

但郭德纲迅速成为“烂片代名词”,还真不是单凭这一部片子。

那一年,他主演了三部电视剧,参演了四部电影,其中一部还是自导自演。

电影方面,豆瓣评分最高的一部是刘镇伟的《越光宝盒》,5.2分。

借用于谦老师在台上对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这是要疯啊。

声望如日中天的德云社与郭德纲,在影视上迅速走向了疯狂扩张阶段。

如果不是一场横祸到来,这场没头乱撞的折腾,还不知道何时能刹住车。

8月6日,李菁、何云伟宣布退出德云社。8月9日,德云社关门停演,开展一个月的内部整顿。

对整场风波,当时郭德纲没有太多正面回应。

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颠来倒去几日后,浪头一拍,德云社的声望“啪叽”一声,扣海里了。

说相声都难,还提什么电影。

但之后的两年内,德云社运转一切如常,也在逐渐重新建立名望,这个过程在外人看来,似乎是潜移默化且快速的——

对人民群众来说,笑是刚需,能把大家逗笑的郭德纲,是刚需中的“纲需”。

2

电影的希望,在第二代身上

有人说,这意味着相声界的“主流”“非主流”之争,最终随着一场改朝换代落幕了。

也有人认为,这是德云社面貌走向“正面”的开始:哪怕上了春晚舞台,“三俗”使不出来,郭德纲和于谦也是台上“笑果”最出彩的。

但此时也有人开始猜想,德云社不可能全靠郭于撑着,得有人接上徒弟辈的流量担当。

当时的成员,有“倒仓”归来的张云雷、张文顺的外孙宁云祥,还有同科学徒三年的孟鹤堂、张鹤伦。

今天的他们,除了不再说相声的宁云祥,都凭着各自的特长与台风成了名。

可谁也没想到,比他们更早火的人,是天资与功夫都不在第一梯队的岳云鹏。

据说当年,大家都看岳云鹏底子不行,想赶走他,老郭力排众议,不让。

几年后,他在节目里说,徒弟里头唯一单独商演能卖钱的,就是小岳岳。

到今天,都有人对岳云鹏不服。

讲理的说,相声四门基本功说学逗唱,他的耍贱卖萌表情包,连逗都算不上,不正路。

不讲理的直接甩风凉话:四种风格“帅卖怪坏”,他就占一“忠”字儿——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本事的都走了,还抱紧师父大腿的,可不就他了么。

这话是损,可也戳破了一件不好面对的事实:小岳岳是位“非典型相声演员”。

真论基本功和绝活,他未必比别人强,挂在脸上的贱萌,其实是对相声演员“卖相”特点的极端放大。

后果是,他的相声技术含量有限,但效果好。

他以一种令老相声迷痛心疾首的方式,把大批大批的新相声迷拉了进来。

而在中国,从综艺到电影的距离,可比从相声到电影近太多了。

于谦老师:您这跟没说一样

不知是不是这路“墙外香”给了德云社什么启发,总之,他们开始向“不靠相声出名”的不归路上,迈开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但电影之路,显然不是靠这个就能走通的。

3

终于拿电影当电影拍了

“相声说成你这样也是欺了祖了。”

台下观众为张云雷送上的礼物越堆越多,光收完这座小山,就收了三分钟。

被满坑满谷的荧光棒照绿了脸,老郭发出了如上“哀叹”。

严格来说,张云雷的火,也未必是凭借本职——颜值是一方面,而《探清水河》一类岔曲,更像是相声演员的副业。

而孟鹤堂的火,倒的确是靠相声,只不过他也在台上自嘲,除了“盘他”之外缺少一点代表作。

同样以表情包闻名的堂主,还需要像小岳岳的“我的天哪”一样,更鲜明、更通用的个人标签。

至于少(小)班(公)主郭麒麟,倒像是位水桶型选手——说的不是他八年前的身材。

一方面,相声水平稳定,“柳活”也有代表作,另一方面,颜值不差,情商还高,捧哏阎鹤祥,还是这一辈水平第一梯队的。

说白了,这一代的新演员,不论认认真真说相声,还是电影综艺两开花,都行。

现在,让德云社的“综艺新星”们再度大举进攻电影,到时候了吧?

可他们这回,似乎比观众想得聪明。

从前“相声大电影”“综艺大电影”的胡拼乱凑,没法让如今的观众再满意了。必须得把电影当电影拍。

而郭麒麟、张云雷、孟鹤堂等一批“流量相声小生”,则集体进军了网剧,《林子大了》《能耐大了》口碑不错,粉丝圈层稳定,兴许还能接着拍。

而这几位,一个也没参演《老师·好》。

兴许是大家闹明白了,网上来的流量,就归网上,大银幕的担子,还得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扛。

演过十几年影视剧的于谦,出演故事里的高中教师苗宛秋——

这回,他苦捱出的演技,终于派上了用场。

上映之后的各平台评分,表达了观众对这部“德云电影”的肯定,当然也有“德云女/男孩”们自发贡献的支持。

也许相声与演员本身“出圈”的必然结果,正是“跨界团体”的品牌自觉与艺术自觉。

今天的德云社,再想在电影上“不走正途”,怕也不能了。

THE END
*
*
*
*